WFU
顯示具有 pai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ai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突破類鴉片藥物困境:FDA 批准新型止痛藥 Suzetrigine

作者:楊琢琪醫師


Suzetrigine 的主要目標是周邊神經系統中疼痛受體(nociceptors)上的 NaV1.8 電壓閘控鈉離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在傳遞傷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信號路徑中,NaV1.8 通道扮演關鍵角色。


止痛藥終於要再次走出新局面了嗎?


自從 19 世紀初嗎啡等類鴉片化合物被萃取出來之後,至今兩百多年的時間裡,儘管歷經許多風風雨雨,類鴉片止痛藥仍是醫界有點頭大卻又不得不用的止痛主力。雖然類鴉片藥物的濫用問題逼著藥廠尋找替代品,但在過去幾十年裡,只有劑型設計和類鴉片作用受體(opioid receptors)的微小改變,整體來說仍籠罩在類鴉片藥物的陰影之下。

過去雖有一些企圖以其他作用機轉來達到減輕疼痛的藥物運用,例如作用於 COX(cyclooxygenase)路徑的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和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作用於鈉離子通道的 carbamazepine、作用於鈣離子通道的 gabapentin 和 pregabalin(利瑞卡),可惜至今仍因種種侷限而未能和嗎啡、芬太尼等類鴉片藥物抗衡。但這個局面或許將在今(2025)年迎來新的轉機!

A酸:送走痘痘、換來背痛?

作者:楊琢琪醫師


了解治療青春痘(痤瘡)的A酸與發炎性下背痛、薦髂關節炎之間的潛在關聯,並介紹應對建議。


身為疼痛科醫師,我經常面對各種原因引起的下背痛。雖然很多時候慢性下背痛往往和身體使用的慣性有關,不過,有一些特定的誘發因子如果沒有被注意到,疼痛通常會反反覆覆、甚至愈來愈嚴重!

其中有一部分的誘發因子是所謂的「紅旗(Red Flag)」,也就是醫學老師們耳提面命的:腫瘤、感染、骨折、自體免疫疾病等。另外還有一些可能相對不那麼可怕、但困擾程度不相上下的因子,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其中一種由藥物引發慢性下背痛的代表:A酸(isotretinoin)

下背痛捉迷藏:髂腰韌帶勞損全面解析

作者:楊琢琪醫師


髂腰韌帶的結構說明


何老師是學校的體育老師,自己也透過規律重訓來維持體能,上個月有一次在做硬舉時拉到下背,從那之後左下背靠近髂骨(骨盆骨)的地方就一直覺得不太舒服,動作也變得僵硬許多,即使休息了一個禮拜仍不見改善….

江小姐是物流公司的老闆,親力親為的他也常在旺季親自送貨,前陣子貨量大,他的下背又開始不舒服,但以前吃個幾天止痛藥就改善的背痛,這次過了一個月都還沒有好轉的跡象….


成因複雜的下背痛


探索新選擇:以注射型膠原蛋白治療膝關節炎

作者:楊琢琪醫師




從認識關節炎的微觀變化開始


當關節退化勞損時,身體會釋放出促炎因子,如 TNF-β、IL-6、IL-1α 和 IL-1β 等,這些因子刺激著軟骨分解酶,導致膠原蛋白細胞外基質的損壞。對於這個過程的認識,促使科學家們開始探討:用注射的方式為身體補充膠原蛋白,是否能成為緩解關節炎症狀的輔助治療?

網球肘治療全指南:外側上髁炎的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時機(含注射治療製劑比較)

作者:楊琢琪醫師


不是只有打網球的人才會有網球肘


網球肘:不只是網球選手的煩惱


網球肘,醫學上稱為外側上髁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肌腱病變,影響了許多運動員和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說,不是只有打網球的人才會有網球肘,任何重複性的手肘動作,或是整個手臂力學失調的時候,都可能產生這種疼痛。


網球肘臨床案例:小明的故事


讓我們從小明的故事開始:小明是一位熱愛羽球的運動玩家。最近,在一系列密集的練習之後,他發現自己的右手肘外側有一陣刺痛。起初,他以為只是肌肉疲勞,但不舒服持續了好幾個禮拜,甚至會痛到連瓶蓋都轉不開!

解析髕腱勞損:手術時機與非手術治療一次掌握!

作者:楊琢琪




髕腱勞損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傷害,也被稱為跳躍者膝。它是指髕腱——也就是連接髕骨和脛骨的結締組織——因為過度或重複負荷而發生的退化性病變化。

髕腱勞損會造成膝蓋下方的疼痛、腫脹、僵硬和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運動表現。

TAME 異生血管栓塞治療問答大全

作者:楊琢琪


TAME 異生血管栓塞術如同慢性疼痛的滅火器,從根部打擊造成長期疼痛的異生血管和神經,減輕慢性疼痛的困擾


我在 2023 年備考動力小船駕照的時候,講師有再次幫我們複習滅火器的原理,他特別強調,滅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氧氣』阻絕掉!沒了氧氣,燃燒無法繼續,火焰自然會熄滅。

這個概念其實跟近期愈來愈夯的一種疼痛治療很相似呢!這種療法稱為 TAME 肌骨關節異生血管栓塞術,它也是把慢性疼痛的「氧氣」(這是一種比喻)關閉掉,讓疼痛無法自我延續而自然衰減喔!

聽到這邊,你是不是也覺得 TAME 肌骨關節異生血管栓塞術很像是慢性疼痛的滅火器啊!

這篇文章就要來解析對這種治療方式的各種好奇,一起往下進入正題吧!

旋轉肌受傷讓你肩膀好痛痛嗎?! 開刀還是修復注射?注射製劑怎麼挑?讓大數據助你做選擇!





阿英左邊肩膀不舒服已經一個月了,不管是梳頭吹頭髮,還是晚上睡覺側躺壓到都會讓他痛得受不了!他本來以為可能是拉傷、休息一下就會自己好,但是一個月過去了,症狀卻沒有絲毫減輕,到了診所一檢查才知道:哎唷威呀!竟然是肩膀旋轉肌裂傷了!


肩膀疼痛最常見的兩種狀況分別是五十肩肩關節囊沾黏)和旋轉肌受傷,其中「五十肩」之前已經整理成資訊卡,這一次就來跟大家分享旋轉肌受傷的處理策略!

這篇文章裡面,我整理了文獻大數據,回答跟旋轉肌受傷的常見問題:
  1. 要做什麼檢查
  2. 要不要開刀
  3. 如果做注射的話要選什麼製劑

腳麻的多重宇宙

作者:楊琢琪醫師


用來輔助說明「對於一個手上拿著錘子的人來說,每個東西看起來都像釘子」這個概念的圖示


有一天,我在臉書專頁做了一個小小的社會調查:一個尖柱狀的剪影,你認為那是什麼?網友們的留言都非常有創意!有人說鐘塔、領帶,還有人說木樁、標籤貼紙,每個人依照自己的認知架構和經驗脈絡,都有可能會聯想到不同的答案。


自我經驗的局限


換個角度來說,我們也很有可能受到自己的經驗局限,而片面地解釋某個現象。英文有一句俗諺說:”To a man with a hammer, everything looks like a nail.” —— 對於一個手上拿著錘子的人來說,每個東西看起來都像釘子。這句話的其中一種意涵,就是在隱喻這種局限性


腳麻的多重宇宙


這個聯想的脈絡是這樣的,一陣子之前,我的門診裡面來了一位腳麻的病友,大約60歲,他說某外科醫師聽到他的症狀,立刻幫他排了腰椎X光,一照果然有退化,醫師說:『你這個是骨刺壓到神經,先去拉腰,拉腰如果沒好,就要開刀了!』

「常見疼痛症候群圖譜」導覽

作者:楊琢琪醫師


介紹常見疼痛病症的書籍


感謝台灣愛思唯爾出版公司(Elsevier Taiwan)邀約,這次來跟大家分享『常見疼痛症候群圖譜』這本書!


【適合對象】


簡單來說,我認為這本書可能適合的對象包括:

① 對疼痛照護有興趣的專業人士,像是醫學院學生、麻醉科或家醫科住院醫師
② 想多瞭解疼痛問題與相關治療選擇的高階健康管理師、個案管理師
③ 想快速核對自己在日常診療上有沒有還不那麼熟悉的診斷的疼痛治療醫師


【整體評分】


內容完整度 ★★★☆☆
臨床實用性 ★★☆☆☆
閱讀容易度 ★★★★☆


不是會陰神經痛的會陰疼痛(下)

作者:楊琢琪醫師




這個主題的上篇是在整理提肛肌症候群的診斷和可能成因,下篇則會著重於處理方式。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想補充一個有趣的冷知識,2004 年出刊的一份文獻 [1] 提到,有些犬類也會出現肛門直腸痙攣的現象,很類似人類的提肛肌症候群,常發生於一些比較神經質的品種犬,牠們常常會把尾巴夾在兩腿之間,像是受到主人訓斥時那樣(下圖一 b)。

不是會陰神經痛的會陰疼痛(上)

作者:楊琢琪醫師




2016 年,我寫了一篇名為「最新的會陰神經疼痛注射法」的文章,當時的想法是分享期刊中的新知,沒想到獲得了許多意外的迴響,陸陸續續有診友因為查到那篇文章而來求診,甚至還成為我的部落格裡閱覽量第二高的文章,讓我有種「無心插柳柳橙汁」的感覺⋯⋯

不過,也因為這樣我才發現,其實大多數的會陰疼痛並不是典型的會陰神經痛。典型的會陰神經痛應符合以下五個條件 [1]:

疼痛心理會談真的能「止痛」嗎?

作者:楊琢琪醫師



我一直覺得疼痛心理是一個很「反經驗」的領域,也就是說,儘管研究會提出很多論點,但對絕大多數的長期疼痛者來說,很多建議都是在打高空:聽起來理想美好,但實行起來卻很困難,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過於理想化的建議


舉例來說,有些建議會說:疼痛只是一種身體感覺,你只要知道這個就好,讓疼痛跟情緒分離。我身為一位長過帶狀皰疹的疼痛科醫師,當面對持續了將近兩個月的皰疹後神經癢時,即使自己的頭腦知道疼痛和情緒理論上是可以分離的,但身體實在很難做到;也許某些深厚修煉的大師可以做到這樣,但要求每一位慢性疼痛病人都煉成大師似乎不太實際。慚愧的是,我自己以往還真的提出過這樣的建議.... 

你還在用「梨狀肌症候群」這個名詞嗎?

作者:楊琢琪醫師




以往梨狀肌症候群被用以解釋一部分的坐骨神經痛,特別是當腰椎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的時候。這個名稱的邏輯是認為坐骨神經離開骨盆時從梨狀肌下方鑽出,因此當梨狀肌勞損或腫脹時,便有可能對坐骨神經產生壓迫或夾擠,進而形成坐骨神經痛。


不理想的命名 —— 梨狀肌症候群


然而,這個名稱並不精確,因為在坐骨神經離開骨盆的途徑上,有許多結構可能會影響到坐骨神經,除了梨狀肌以外,還有孖肌(gemellus muscles)、閉孔內肌股方肌等,雖然症狀都很像,但在處理上,特別是要做精準注射治療時,卻是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因此,「梨狀肌症候群」這個名稱其實是不理想的,除非你真的能夠確定問題的來源真的是梨狀肌。

坐骨神經痛一定是腰椎的問題嗎?

作者:楊琢琪醫師




倉哥(化名),60 多歲的男生,因為坐骨神經痛的症狀陸陸續續做了好幾個月的拉腰復健,但是卻不見改善,復健科醫師判斷他腰椎第五、薦椎第一節之間的狹窄壓迫神經造成症狀,因此讓他來疼痛門診評估適不適合做腰椎神經根注射治療

患寡且患不均:關節與脊椎退化的根源

作者:楊琢琪



患寡且患不均


大抵上肌骨關節退化相關的疾病困擾都可以用這六個字來說明:『患寡且患不均』。意思是說:身體活動太少或不均勻,都容易造成退化

「身體活動太少會造成退化」這個大概比較不需要解釋,畢竟人的身體設計好是要動的。那「不均勻」呢?

痛入膏肓|認識背肩胛神經夾擠

作者:楊琢琪醫師




古代人說病入膏肓,彷彿膏肓(肩胛骨內緣)疼痛,就表示得了什麼不治之症!其實,那有可能只是背肩胛神經夾擠而已囉~~

別用「硬頸」趕應景!談談脊副神經夾擠

作者:楊琢琪醫師




『硬頸』,有的時候是在說刻苦耐勞的精神,有的時候在說一人很固執,也有的時候,就只是脊副神經夾擠而已!XD


常聳肩做事,肩頸頂叩叩、痠痛、高低肩嗎?當心脊副神經來抗議哦!


30多歲的電工師傅,長時間右手高舉施工,肩膀疼痛僵硬、傳到枕後(風池穴)。做完脊副神經解套治療後,他說:『好久沒有這樣輕鬆了!』

慢性持續性疼痛與童年受虐經驗有關嗎?

作者:楊琢琪醫師








前幾天我看到有人分享這個一分鐘短片,讓我想起 Zautra 教授在 2005 年發表的研究。那是一個統合分析的研究,目的是要回答一個好奇:『到底成年後的慢性疼痛跟童年的受暴和忽略(以下以受虐代稱)有沒有關聯?』

以為看不見的線,卻總是把自己絆倒

編輯:楊琢琪醫師




EMDR 的歷程就像把(隱形)油漆抹去,好好看看這些線的紋理,是什麼顏色,是什麼故事,當時的心情是什麼?為什麼畫下這條線?現在的我是不是還需要它? 
學習面對和處理,就不再需要有隱形線,#留下的是真正需要的原則線。 
沒有這麼多隱形的線會莫名地絆倒自己,可以安心的往喜歡的方向走,探索的範圍更大,也不用再壓抑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