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常見疼痛症候群圖譜」導覽

作者:楊琢琪醫師


介紹常見疼痛病症的書籍


感謝台灣愛思唯爾出版公司(Elsevier Taiwan)邀約,這次來跟大家分享『常見疼痛症候群圖譜』這本書!


【適合對象】


簡單來說,我認為這本書可能適合的對象包括:

① 對疼痛照護有興趣的專業人士,像是醫學院學生、麻醉科或家醫科住院醫師
② 想多瞭解疼痛問題與相關治療選擇的高階健康管理師、個案管理師
③ 想快速核對自己在日常診療上有沒有還不那麼熟悉的診斷的疼痛治療醫師


【整體評分】


內容完整度 ★★★☆☆
臨床實用性 ★★☆☆☆
閱讀容易度 ★★★★☆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是我選擇接受邀約的關鍵:Steven D. Waldman,我在查詢作者介紹時發現,原來疼痛科醫師所執行的「介入性治療」(interventional pain management)這個名詞就是由他提出的,是疼痛治療的大前輩呢!

大前輩畢業於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UMKC)醫學院,在梅約診所體系完成實習與麻醉住院醫師訓練。除了在母校擔任臨床教授以外,他也協助堪薩斯城內的多所醫院建立疼痛門診,對於教學與培訓有完整的歷練。


【內容架構】


這本書裡每一個診斷的內容基本上都分為以下段落:臨床症狀、客觀與主觀病徵、檢測、鑑別診斷、治療方法、併發症與隱憂。架構清晰,便於快速查找。


【本書優勢】


❶ 速覽+入門


對於養成中的醫療照護專業者(包括大學生、住院醫師),或是執業時常會遇到客戶/學員/個案提及疼痛困擾的專業人士(例如個案管理師、健康管理師)來說,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快速認識常見的疼痛疾病,讓你在面對病患、客戶或學員時,能夠更快速、甚至更精準地掌握對方的狀況和需求。

❷ 跨專業的認識


以我自身的訓練脈絡,初期對神經和脊椎相關的疼痛較為熟悉、對肌肉骨骼和其他科別的疼痛症狀較為陌生(例如間質性膀胱炎、偏頭痛等),透過這本書的介紹,可以快速認識相關疾病,未來遇到疑似病症時,就算不能直接處理,在溝通和轉介時至少可以比較具體和順暢。

❸ 補足疏漏


當我快速瀏覽索引時,還是會發現一些有點陌生的診斷名稱,像是 Freiberg 氏疾病,如果在診斷時完全不知道這個關鍵詞,後續就不容易深入查找更進階的檢查與治療。因此,對照這本書的索引,也像是給自己的一個總體檢,可以快速找出需要加強的領域。

❹ 意想不到的啟發


我在翻閱緊縮型頭痛的章節時,被一個陌生詞吸引:Arnold-Chiari 畸形所吸引,表面上看起來Chiari 畸形就是個很少見的顱底異常,但深入搜尋文獻之後發現,新的概念透過肌肉硬膜橋樑複合體(myodural bridge complex)把硬膜、腦脊髓液脈壓跟枕下肌群和寰枕關節連結,而它的表現竟然解釋了一些以往讓我卡關的臨床症狀!

這個連結雖然很偶然,但也是因為這本書提供了可以快速瀏覽的內容,才有機會把這個脈絡串接起來!



【美中不足】


❶ 未列出診斷準則


以「無預兆偏頭痛(migraine without aura)」為例,ICHD-3 有列出明確的診斷準則,但本書僅列出「症狀」,反而遺漏了診斷準則中頗為重要的一個現象:「日常身體活動(如爬樓梯或走路)會加重症狀,或是病人會刻意避免此類活動。」這可能會造成診斷的模糊、偏頗,或是跨專業間的認知差距。

❷ 未納入治療準則的實證等級


以叢發性頭痛的預防為例,2016 年美國頭痛學會準則提及的介入性治療是「枕下類固醇注射」,實證等級為A。

反觀書中提及的深腦刺激,在 2016 年美國頭痛學會準則中評定的結論為「可能無效益」(probably ineffective),實證等級為B。如果僅參考書中內容安排治療,或許會遺漏掉一些實證等級較高的選項,影響整體效益….

❸ 資訊未全面更新


此外,同樣以叢發性頭痛的預防性介入治療為例,近年研究導向主要為蝶顎神經節脈衝射頻或電刺激。書中所述之半月神經節化學或燒灼破壞術應為1987 年個案報告之脈絡,在該書進行版本更新時,理應回顧晚近之研究趨勢並加以修整,甚為可惜。



【使用方法】


雖然這本書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但對醫療照護者來說,仍然可以搭配以下做法,最大化發揮這本書的價值:

❶ 配合「罕見疼痛疾病」一書


有些疼痛病症表現相當複雜而模糊,例如嗜伊紅性血球增多─肌痛症候群(eosinophilia-myalgia syndrome)、法布瑞氏症(Fabry disease)、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polymyalgia rheumatica)等,這些疾病雖然罕見,但難保不會隱身於日常那些讓人摸不著頭緒的來診者中。

本書作者另有撰寫一本『罕見疼痛症候群圖譜』(暫譯),內容或將涵蓋此類複雜病症,有助於臨床照護者在遇到相關主訴時,或能更敏銳地覺察、連結。

❷ 搭配最新診斷標準與處置準則實證建議


由於本書未納入治療準則的實證等級,因此醫師/治療師在面對諸多「可能有效」的選擇時,可能會有一種不知道從哪個先開始的困惑,若能配合處置準則實證建議(如有),跟病人討論治療策略時會更有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