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顯示具有 神經病變疼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神經病變疼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突破類鴉片藥物困境:FDA 批准新型止痛藥 Suzetrigine

作者:楊琢琪醫師


Suzetrigine 的主要目標是周邊神經系統中疼痛受體(nociceptors)上的 NaV1.8 電壓閘控鈉離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在傳遞傷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信號路徑中,NaV1.8 通道扮演關鍵角色。


止痛藥終於要再次走出新局面了嗎?


自從 19 世紀初嗎啡等類鴉片化合物被萃取出來之後,至今兩百多年的時間裡,儘管歷經許多風風雨雨,類鴉片止痛藥仍是醫界有點頭大卻又不得不用的止痛主力。雖然類鴉片藥物的濫用問題逼著藥廠尋找替代品,但在過去幾十年裡,只有劑型設計和類鴉片作用受體(opioid receptors)的微小改變,整體來說仍籠罩在類鴉片藥物的陰影之下。

過去雖有一些企圖以其他作用機轉來達到減輕疼痛的藥物運用,例如作用於 COX(cyclooxygenase)路徑的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和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作用於鈉離子通道的 carbamazepine、作用於鈣離子通道的 gabapentin 和 pregabalin(利瑞卡),可惜至今仍因種種侷限而未能和嗎啡、芬太尼等類鴉片藥物抗衡。但這個局面或許將在今(2025)年迎來新的轉機!

腳麻的多重宇宙

作者:楊琢琪醫師


用來輔助說明「對於一個手上拿著錘子的人來說,每個東西看起來都像釘子」這個概念的圖示


有一天,我在臉書專頁做了一個小小的社會調查:一個尖柱狀的剪影,你認為那是什麼?網友們的留言都非常有創意!有人說鐘塔、領帶,還有人說木樁、標籤貼紙,每個人依照自己的認知架構和經驗脈絡,都有可能會聯想到不同的答案。


自我經驗的局限


換個角度來說,我們也很有可能受到自己的經驗局限,而片面地解釋某個現象。英文有一句俗諺說:”To a man with a hammer, everything looks like a nail.” —— 對於一個手上拿著錘子的人來說,每個東西看起來都像釘子。這句話的其中一種意涵,就是在隱喻這種局限性


腳麻的多重宇宙


這個聯想的脈絡是這樣的,一陣子之前,我的門診裡面來了一位腳麻的病友,大約60歲,他說某外科醫師聽到他的症狀,立刻幫他排了腰椎X光,一照果然有退化,醫師說:『你這個是骨刺壓到神經,先去拉腰,拉腰如果沒好,就要開刀了!』

你還在用「梨狀肌症候群」這個名詞嗎?

作者:楊琢琪醫師




以往梨狀肌症候群被用以解釋一部分的坐骨神經痛,特別是當腰椎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的時候。這個名稱的邏輯是認為坐骨神經離開骨盆時從梨狀肌下方鑽出,因此當梨狀肌勞損或腫脹時,便有可能對坐骨神經產生壓迫或夾擠,進而形成坐骨神經痛。


不理想的命名 —— 梨狀肌症候群


然而,這個名稱並不精確,因為在坐骨神經離開骨盆的途徑上,有許多結構可能會影響到坐骨神經,除了梨狀肌以外,還有孖肌(gemellus muscles)、閉孔內肌股方肌等,雖然症狀都很像,但在處理上,特別是要做精準注射治療時,卻是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因此,「梨狀肌症候群」這個名稱其實是不理想的,除非你真的能夠確定問題的來源真的是梨狀肌。

痛入膏肓|認識背肩胛神經夾擠

作者:楊琢琪醫師




古代人說病入膏肓,彷彿膏肓(肩胛骨內緣)疼痛,就表示得了什麼不治之症!其實,那有可能只是背肩胛神經夾擠而已囉~~

別用「硬頸」趕應景!談談脊副神經夾擠

作者:楊琢琪醫師




『硬頸』,有的時候是在說刻苦耐勞的精神,有的時候在說一人很固執,也有的時候,就只是脊副神經夾擠而已!XD


常聳肩做事,肩頸頂叩叩、痠痛、高低肩嗎?當心脊副神經來抗議哦!


30多歲的電工師傅,長時間右手高舉施工,肩膀疼痛僵硬、傳到枕後(風池穴)。做完脊副神經解套治療後,他說:『好久沒有這樣輕鬆了!』

2018 慢性疼痛整合照護論壇





【台灣第一場】



慢性疼痛整合照護論壇即日起開放報名


這場由 覓嚼 ∞ 汨覺 主辦,尼西健康小學堂 協辦的論壇,由實證出發,精選三大主軸交織走向整合。今年的論壇三大專業亮點如下:


疼痛科學專題


不是閃到腰而已嗎?

作者:楊琢琪




寬寬(化名)是一位年輕的、工作很認真的泥作師傅,他每天都工作 10 個小時以上,很多時候都是蹲著、站著,一個姿勢就 ㄍㄧㄣ 著 2、3 個小時。半年前,有一天下工時他感覺腰部特別的僵硬、特別的痠,於是回家之後就立刻去休息了,他以為第二天起床就會沒事了。沒想到第二天起床後腰部非常痛,站起來走的時候疼痛整個傳到左腿後側、小腿和腳底!

身體的症狀是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老師

作者:楊琢琪




『從內在去反思身體疾病發生的來龍去脈,重新思考疾病呈現於身體的狀態和其深層的意義。如此,身體的症狀就不再是需要對付(治療)的敵人,反而是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朋友。

台東大學身心動作教育學系的劉美珠教授在這篇文章裡分享了這一段話語。

疼痛醫師讀《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導讀:楊琢琪


這是一本創傷大師梳理許多研究、觀察與經驗之後整理的著作,在身心醫學界獲得極大的迴響。這本書主要有兩個部分,一是講早年經驗的創傷與忽視如何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甚至整個生命;二是講有哪些方法可能可以改善創傷的衝擊。

我以為這是一本講創傷的書,而它的確也是,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卻一再一再的想起疼痛門診裡的病人!有那麼多的相似,卻也不太一樣。怎麼會這麼像?會不會慢性疼痛也是一種早年經驗的呈現方式?一種異於「戰、逃、僵呆」的反應?或者是「戰、逃、僵呆」的另一種組合?

疼痛不是用來忍的,而是用來____的!

作者:楊琢琪





『腰痛喔,已經很久了,可能十幾年了吧,就工作啊。以前我都忍得住,上禮拜搬東西的時候忽然閃到,然後右腳整個像抽筋一樣大痛,痛到我幾乎不能走路!到今天都還沒好....』

很多的脊椎退化,都是走著這樣的歷程。一開始可能是脊椎關節發炎、椎間盤纖維環裂傷,直到某一天,纖維環再也撐不住了,椎間盤就像土石流崩落,壓在坐骨神經上!

你覺得,這樣的身體,在說的是什麼故事呢?其實,幾十年來,身體一直在說:『嘿!你要照顧一下腰啊!』『喂!要注意啊!這樣下去會出事的啊!』但是這個聲音卻一直被壓下去,就這樣「忍」著壓下去了。

神經疼痛為什麼要吃抗憂鬱藥?

作者:楊琢琪




病:『醫生,我之前長皰疹好痛,結果診所開抗憂鬱藥給我,還罵我神經病!變疼痛!我好生氣!』

醫:『哇,你是好福氣才遇到會開這些藥的醫生!他說你是神經生病了,才會產生疼痛啦!

咳呀,一個停頓差這麼多,原本說的是「神經病變 | 疼痛」,結果被當成了「神經病 | 變疼痛」!

不過,為什麼神經生病的時候,要吃抗憂鬱藥抗癲癇藥呢?難道心情好了,神經就不痛了嗎?雖然慢性疼痛和情緒困擾常常一起出現,但是抗憂鬱藥在這邊並不是要處理情緒的喔!


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才能治本嗎?

作者:楊琢琪

  

醫生:「何小姐,你的椎間盤的確有凸出壓到神經,造成了坐骨神經痛、腿痛腳麻的症狀。」

病人:「那怎麼辦?」

醫生:「除了吃藥、休息與復健以外,也可以考慮做神經周圍的注射治療。」

病人:「醫森,注射治療可以把椎間盤切掉嗎?」

醫生:「不行欸。」

病人:「那這樣只有治標不治本!病根還是在啊!有什麼用?」

啊,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才能治本嗎?

最新的會陰神經疼痛注射法!

作者:楊琢琪



  
會陰神經病變疼痛(pudendal neuralgia)是臨床上較少被診斷出來的疼痛問題,會陰神經(pudendal nerve)掌管的體表感覺區域包括肛門、陰囊或陰唇,以及龜頭或陰核。

典型的會陰神經病變疼痛是肛門到龜頭或陰核之間的疼痛,坐平的椅子會使疼痛惡化,坐馬桶座或甜甜圈墊則會改善,通常是單側的疼痛,疼痛的性質是麻、刺、燒灼感,排便可能會誘發疼痛,也可能有異痛(allodynia)或過痛(hyperalgesia)的現象,或是合併肛門、陰道異物感。[延伸閱讀:不是會陰神經痛的會陰疼痛(上)(下)

莫名其妙勾勾纏的疼痛

作者:楊琢琪


疼痛與慢性疼痛



說到疼痛,大家會想到甚麼呢?被影印紙割到手指?跑完馬拉松第二天全身痠痛?手術之後傷口疼痛?

是的,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疼痛,但也有些疼痛是難以言喻的,比如說頭痛,到底是說面對的狀況很棘手、還是說頭真的在痛,又或者兩者皆是呢?

有沒有可能手術傷口明明早已癒合,疼痛感卻遲遲不願離去?或是明明就沒有受傷,卻莫名其妙這裡痛那裏痛?

疼痛,到底是誰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