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後天扁平足與脛後肌腱失能

作者:楊琢琪醫師 & 好時良身創辦人 Lala 老師


『奇怪?! 我本來沒有扁平足,為什麼最近這隻腳足弓越來越塌?』
『為什麼我這隻腳這麼難單腳踮腳尖?』



你有以下這些狀況嗎?
  1. 走路走比較遠時腳踝內側會開始疼痛
  2. 會痛的那隻腳很難單腳踮腳尖
  3. 會痛的那隻腳足弓變得比較塌陷
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脛後肌腱失能喔!

我們最近注意到一位定期在好時上團課的學員,他的單側足弓變得比較塌陷,單腳穩定性也有些下降,我們認為他很有可能是脛後肌腱失能正在進展,於是藉由這篇文章的整理,希望可以提供更完整的資訊給他,以及其它和他有類似狀況的人。

脛後肌腱失能(簡稱 PTTD)是後天扁平足的主要原因。內側足弓的支撐包括動態支持(dynamic support)與被動支持(passive support),如下圖:





其中,動態支持中的脛後肌腱,便是內縱足弓的關鍵支撐。當脛後肌腱功能良好時,在步行時它會維持內縱足弓的張力,撐起足部的拱橋,並且讓腓腸肌有效率地工作。

然而,有一些因素會讓脛後肌腱勞損鬆弛、失去穩定的力量。衝擊外傷造成肌腱裂傷雖是成因之一,但不是主要;更多的是慢慢發生的變化,風險因子包括:

  • 本來就比較低的足弓
  • 女性
  • 年齡漸長
  • 糖尿病
  • 高血壓
  • 該肌腱曾接受類固醇注射
  • 肥胖
  • 血清陰性關節病變

脛後肌腱勞損弱化的確切機轉目前還未有定論,整體而言跟身體使用習慣造成的反覆微小損傷日漸累積有關,腓短肌的過度拉扯是其中之一的可能。

脛後肌腱勞損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足部內側的模糊疼痛,有時會沿著內髁後下緣向前延伸到舟狀骨。




第二階段


足弓開始塌陷或原本既有的扁平足變得惡化。




足部異常內旋(pronation),從正後方觀察,跟骨軸線的遠心端往外側斜出去,同時前足往外撇出去,異常的那一側可以看到超過兩隻趾頭,稱之為「太多趾頭徵象」 (too-many-toes sign)。




第三階段


距下關節(subtalar joint)開始退化。


第四階段


其他踝關節開始退化。


檢查與診斷


脛後肌腱失能的那隻腳,足部做內翻(inversion)的動作時會痛或無力,單腳踮腳尖困難,或是多做幾次之後很快疲乏。

仔細審視雙腳外觀,觀察有沒有上述各階段的異常現象。若有跟骨外翻(valgus)的現象,握住跟骨看看能否矯正內翻的現象;如果無法矯正,表示失能已進展到第三階段以上。

影像檢查可觀察距下關節等足踝關節有沒有受到影響,但對於診斷脛後肌腱失能而言並非必要;如果要拍 X 光,要在站姿下攝影。


處理和治療


如果有顯著發炎,可以使用 RICE 策略:休息、冰敷、壓迫、抬高,搭配消炎止痛藥,也可以考慮暫時使用石膏固定避免進一步的刺激,但是不要注射類固醇

鞋子的選擇最好換成平底繫帶的鞋子或靴子,也可以搭配矯正鞋墊。鞋墊的製作重點在於維持足跟在適當的位置,並且對內縱足弓給予支持

等到發炎舒緩之後,便可以開始運動復健,動作的方式放在下一段落詳述。

此外,雖然目前還沒有建立紮實的證據,但以致病機轉和其他結構的研究來推論,增生注射也是合理的治療方式之一,透過高濃度葡萄糖液高濃度血小板濃縮液(PRP)注射到勞損弱化的脛後肌腱處,搭配動作訓練,理論上是可以促進肌腱的修復,確實也有增生療法的機構已經在這麼做,如這個影片的示範。

如果已經積極地綜合採取上述方式處理脛後肌腱失能,但狀況仍未改善或持續惡化,同時對生活有顯著的影響,那麼也可以開始考慮手術矯治,詳細手術方式與選擇請洽足踝骨科醫師。


脛後肌腱失能的動作教育


動作的部分我參考的是期刊中的概念以及 Physiotutors 等網路資源,並且請好時良身的身心動作教育老師 Lala 協助轉換為生活之中容易實行的方法,以影片的方式給大家參考。

動作都從「輕小慢」開始,先從輕的力量出發,慢慢進階到比較不熟悉的挑戰,動作範圍先小小的,熟練之後再慢慢加大。組數一開始也先少少的,持續練習之後再緩步增加。

可以的話就穿著鞋子練習,如果有鞋墊的話,也把鞋墊用上。


❶ 足踝內轉


透過彈力帶的輔助啟動脛後肌,2004 年發表在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的研究以核磁共振指出,這個動作能夠專精地讓脛後肌工作起來!




❷ 腳尖緩降


利用重心轉換幫助失能側做離心強化(eccentric strengthening),根據 2018 年發表在 British Medicine Journal Open Sport & Exercise Medicine 的統合分析指出,加入離心強化的訓練,可以顯著地改善疼痛和失能。(影片 2:04 之後)




結論


  • 後天形成的扁平足 + 內髁周圍疼痛 + 單腳踮腳尖困難很有可能是後脛肌腱失能造成的。
  • 及早發現、及早以鞋墊、運動、增生治療等方法多管齊下積極處理,避免後續的關節損傷!


參考資料


Bubra, Preet Singh, et al. "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ysfunction: an overlooked cause of foot deformity." Journal of family medicine and primary care 4.1 (2015): 26.

Alvarez, Richard G., et al. "Stage I and II 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ysfunction treated by a structured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protocol: an orthosis and exercise program." Foot & ankle international 27.1 (2006): 2-8.

Kulig, Kornelia, et al. "Selective activation of tibialis posterior: evaluation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6.5 (2004): 862-867.

Ross, Megan H., et al. "Exercise for 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ys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and clinical guidelines." BMJ open sport & exercise medicine 4.1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