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顯示具有 nerve block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nerve block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你還在用「梨狀肌症候群」這個名詞嗎?

作者:楊琢琪醫師




以往梨狀肌症候群被用以解釋一部分的坐骨神經痛,特別是當腰椎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的時候。這個名稱的邏輯是認為坐骨神經離開骨盆時從梨狀肌下方鑽出,因此當梨狀肌勞損或腫脹時,便有可能對坐骨神經產生壓迫或夾擠,進而形成坐骨神經痛。


不理想的命名 —— 梨狀肌症候群


然而,這個名稱並不精確,因為在坐骨神經離開骨盆的途徑上,有許多結構可能會影響到坐骨神經,除了梨狀肌以外,還有孖肌(gemellus muscles)、閉孔內肌股方肌等,雖然症狀都很像,但在處理上,特別是要做精準注射治療時,卻是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因此,「梨狀肌症候群」這個名稱其實是不理想的,除非你真的能夠確定問題的來源真的是梨狀肌。

痛入膏肓|認識背肩胛神經夾擠

作者:楊琢琪醫師




古代人說病入膏肓,彷彿膏肓(肩胛骨內緣)疼痛,就表示得了什麼不治之症!其實,那有可能只是背肩胛神經夾擠而已囉~~

別用「硬頸」趕應景!談談脊副神經夾擠

作者:楊琢琪醫師




『硬頸』,有的時候是在說刻苦耐勞的精神,有的時候在說一人很固執,也有的時候,就只是脊副神經夾擠而已!XD


常聳肩做事,肩頸頂叩叩、痠痛、高低肩嗎?當心脊副神經來抗議哦!


30多歲的電工師傅,長時間右手高舉施工,肩膀疼痛僵硬、傳到枕後(風池穴)。做完脊副神經解套治療後,他說:『好久沒有這樣輕鬆了!』

出乎意料的改變:孕期疼痛的故事

編輯:楊琢琪




今 (2019) 年年初有一位懷孕 25 週的準媽媽因為雙側腹壁和大腿外上側疼痛來求診,她說自己的肚子像是傷口上被灑鹽那樣痛,痛到爆哭(NRS 10)。

臨床症狀符合神經夾擠,但是做過側股皮神經(LFCN)、腰椎神經叢腹橫肌平面(TAP)神經鬆解,都只有幾天的部分舒緩。

最近幾次門診沒有看到她,於是我去電追蹤,她說最近好多了,疼痛分數降到 3~4 分!

面對長期背脊痛,誰能給我一點方向?

作者:楊琢琪




這是一張台灣 2017 年造成失能的健康問題統計排序,未看先猜,前十名造成失能的健康問題之中,有幾個和「疼痛」有關呢?

不是閃到腰而已嗎?

作者:楊琢琪




寬寬(化名)是一位年輕的、工作很認真的泥作師傅,他每天都工作 10 個小時以上,很多時候都是蹲著、站著,一個姿勢就 ㄍㄧㄣ 著 2、3 個小時。半年前,有一天下工時他感覺腰部特別的僵硬、特別的痠,於是回家之後就立刻去休息了,他以為第二天起床就會沒事了。沒想到第二天起床後腰部非常痛,站起來走的時候疼痛整個傳到左腿後側、小腿和腳底!

2017 住院醫師周邊神經超音波工作坊——課後回饋

作者:楊琢琪


從課後回饋來分析,我認為工作坊的實作部分,需要額外的準備與安排,如果要更好的學習效果的話,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才能治本嗎?

作者:楊琢琪

  

醫生:「何小姐,你的椎間盤的確有凸出壓到神經,造成了坐骨神經痛、腿痛腳麻的症狀。」

病人:「那怎麼辦?」

醫生:「除了吃藥、休息與復健以外,也可以考慮做神經周圍的注射治療。」

病人:「醫森,注射治療可以把椎間盤切掉嗎?」

醫生:「不行欸。」

病人:「那這樣只有治標不治本!病根還是在啊!有什麼用?」

啊,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才能治本嗎?

神經阻斷?我的神經真的會斷掉嗎?

作者:楊琢琪




麻醉醫師:「李先生你好,關於這次的肩膀手術,你要不要考慮做一個神經阻斷作為術後止痛?」

李先生:「神經阻斷?!醫森!你要把我的神經幹斷喔?


雖然這是設計對白,但我相信對於第一次聽到「神經阻斷」的民眾而言,對於「斷掉」的恐懼大概是在所難免吧!

到底,神經阻斷是要做什麼?真的會讓神經「斷掉」嗎?

最新的會陰神經疼痛注射法!

作者:楊琢琪



  
會陰神經病變疼痛(pudendal neuralgia)是臨床上較少被診斷出來的疼痛問題,會陰神經(pudendal nerve)掌管的體表感覺區域包括肛門、陰囊或陰唇,以及龜頭或陰核。

典型的會陰神經病變疼痛是肛門到龜頭或陰核之間的疼痛,坐平的椅子會使疼痛惡化,坐馬桶座或甜甜圈墊則會改善,通常是單側的疼痛,疼痛的性質是麻、刺、燒灼感,排便可能會誘發疼痛,也可能有異痛(allodynia)或過痛(hyperalgesia)的現象,或是合併肛門、陰道異物感。[延伸閱讀:不是會陰神經痛的會陰疼痛(上)(下)

半身麻醉,可以只麻上半身嗎?

作者:楊琢琪


好問題!


病人:「醫師,我的手骨折了,骨科的林醫師說手術要做全身麻醉。」

我:「好,我幫你看一下病歷喔。」

病人:「我上次腳骨折是做下半身麻醉,這次可以只麻上半身嗎?」




2015 疼痛治療大體工作坊

作者:楊琢琪




特別的經驗!


以往我參加的疼痛治療工作坊多數是以上課、假體和實作示範為主,這一次在林嘉祥理事長和林文瑛醫師的介紹牽線之下,終於有機會參加由大體老師(捐贈遺體)親自指導、可以親手操作的工作坊了!亞洲地區有大體實作的疼痛工作坊大致是以新加坡和韓國為主,今年是韓國疼痛醫學會(Korean Pain Society, KPS)第一次將這個韓國疼痛醫師必修的實作學程開放給外國醫師參與。同一梯參加的國外醫師有從土耳其來的、馬來西亞來的、還有埃及來的醫師,台灣的醫師除了我以外,還有臺大醫院的兩位前輩:林文瑛醫師和林峯盛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