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莫名其妙勾勾纏的疼痛

作者:楊琢琪


疼痛與慢性疼痛



說到疼痛,大家會想到甚麼呢?被影印紙割到手指?跑完馬拉松第二天全身痠痛?手術之後傷口疼痛?

是的,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疼痛,但也有些疼痛是難以言喻的,比如說頭痛,到底是說面對的狀況很棘手、還是說頭真的在痛,又或者兩者皆是呢?

有沒有可能手術傷口明明早已癒合,疼痛感卻遲遲不願離去?或是明明就沒有受傷,卻莫名其妙這裡痛那裏痛?

疼痛,到底是誰說了算?




疼痛是什麼?


多數時候疼痛的確是因為身體組織受傷或生病所引發,然而我們也漸漸可以理解有時受傷生病已經痊癒、疼痛卻仍持續;又或者即便沒有顯著的受傷生病,卻仍發生疼痛。

疼痛可以是一種「現象」,一種由「人」主觀陳述的現象,一種不舒服的身體感覺,合併不愉快的心理情緒,這就是「疼痛」。

急性疼痛與身體結構的病變通常有較為顯著的關聯性,比方說肌肉、韌帶拉傷,割傷瘀傷,胃潰瘍、尿路結石等。但這種關聯性在慢性疼痛的領域常常隱晦不明,甚至付之闕如。


常見的慢性疼痛


常見的慢性疼痛包括下背痛、肩頸痛、坐骨神經痛、神經病變疼痛等。

以下背痛為例,後腹腔的器官生病時,可能會造成下背痛,像是胰臟、腎臟、輸尿管等。除此以外,下背的肌肉、筋膜、韌帶、脊椎本身、椎間盤、兩節脊椎之間的小面關節,都有可能是造成疼痛的原因。


神經病變疼痛


神經本身受傷或生病也可能產生慢性疼痛,這類疼痛稱為「神經病變疼痛」,這類疼痛的特性是常有異痛、過痛與感覺異常,痛起來像是火在燒、針在刺、螞蟻在鑽,即使是一陣微風拂過,也可能變成電流竄過,非常鬧心!

常見的神經病變疼痛有皰疹後神經痛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等。


慢性疼痛怎麼辦?


要「治癒」慢性疼痛有時並不容易,但受苦受難的病人們仍有許多方法可以選擇,這些方法多管齊用,可以減少慢性疼痛對生活的影響,讓病人可以重回生活、重回家庭、重回工作、重回社會。

包括生活型態的調整,包括提升身體的活動量,增加生活的寬廣和接觸,保持規律作息,戒菸,以及體重控制。

此外,也可以透過認知行為的調整,諮商協談的輔助,放鬆練習等,避免「情緒」和生命中的「困擾」影響疼痛的感受。

在醫療層面而言,醫師們可以靈活運用多種藥物輔助疼痛的控制,搭配物理治療、運動復健、微創介入治療等方法,幫助病人們渡過這段困苦的時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