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楊琢琪
這是一本創傷大師梳理許多研究、觀察與經驗之後整理的著作,在身心醫學界獲得極大的迴響。這本書主要有兩個部分,一是講早年經驗的創傷與忽視如何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甚至整個生命;二是講有哪些方法可能可以改善創傷的衝擊。
我以為這是一本講創傷的書,而它的確也是,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卻一再一再的想起疼痛門診裡的病人!有那麼多的相似,卻也不太一樣。怎麼會這麼像?會不會慢性疼痛也是一種早年經驗的呈現方式?一種異於「戰、逃、僵呆」的反應?或者是「戰、逃、僵呆」的另一種組合?
慢性疼痛與創傷經驗的相似
創傷經驗很容易受到類似的元素而誘發,生活中的喇叭聲、孩子的哭聲、關門的聲音,只要和創傷經驗有某種連結,就會瞬間把人帶回創傷的情境中,那常常不是完整的記憶,只是破碎的片段,甚至只是創傷的情緒突然衝出來,而當事人卻完全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是啊!閉上眼睛的黑暗,想起四歲被鎖在衣櫥裡的逞罰;肢體的力氣不足,連結到無力捍衛自己的憤怒;疼痛點的觸碰,想起被綑綁強壓的生氣。這些不都是曾經在門診浮現的故事?
創傷經驗講杏仁核過度活化,也講下視丘失去整合的功能,這些都是調節疼痛的構造;創傷經驗講心率變異率,講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失去平衡,是啊!慢性疼痛也是這樣!創傷經驗講血清素(serotonin)過低,講皮質醇失去正常的節律,是啊!神秘的纖維肌痛症也是這樣!這是巧合嗎?我猜不只是巧合。
創傷經驗講杏仁核過度活化,也講下視丘失去整合的功能,這些都是調節疼痛的構造;創傷經驗講心率變異率,講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失去平衡,是啊!慢性疼痛也是這樣!創傷經驗講血清素(serotonin)過低,講皮質醇失去正常的節律,是啊!神秘的纖維肌痛症也是這樣!這是巧合嗎?我猜不只是巧合。
連僵呆、凍結的空間都沒有
生物面對威脅時,用戰或逃來反應,不能戰也不能逃的時候,就先讓自己「僵呆(freeze)」,關閉所有的知覺,至少被攻擊的時候比較不會感覺痛苦。動物的威脅通常是短時間的,比如被天敵追,要嘛逃脫、要嘛反擊;如果僵呆了,要嘛一會兒被殺死、要嘛獵食者離開,動物一陣子後自然從僵呆裡解凍。
但是人類的家庭與社會遠比這些複雜,我們很會的就是把壓力和情緒轉嫁給身邊的人,於是許多孩子們就在這種不能戰、不能逃,也不能僵呆的生命裡長大,對啊,他們連僵呆的空間都沒有,因為日子還是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孩子得應付學校、幫忙家庭生計、甚至照顧父母的情緒;等這些孩子長大了,還得應付這個社會的種種,他們連僵呆的空間都沒有,一切都只是為了生存。
但是人類的家庭與社會遠比這些複雜,我們很會的就是把壓力和情緒轉嫁給身邊的人,於是許多孩子們就在這種不能戰、不能逃,也不能僵呆的生命裡長大,對啊,他們連僵呆的空間都沒有,因為日子還是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孩子得應付學校、幫忙家庭生計、甚至照顧父母的情緒;等這些孩子長大了,還得應付這個社會的種種,他們連僵呆的空間都沒有,一切都只是為了生存。
疼痛門診裡,很多是很有能力的人,疼痛開始之前一切都撐得很好,很能照顧自己、照顧家庭的人,他們沒有戰、沒有逃、也沒有僵呆。然而底蘊的那些情緒和隔離,卻仍然和創傷經驗那麼的相像。讓我有一種猜測是,為了生存,他們把身體的感覺和理智的大腦完全分離,於是社會化的功能該有的都有,卻跟自己的身體不在一起....
我還不知道如何命名這樣的狀態,我只能說,創傷經驗和慢性疼痛真的有好多好多的相似!
我還不知道如何命名這樣的狀態,我只能說,創傷經驗和慢性疼痛真的有好多好多的相似!
回到真實而完整的自己
既然如此,那些對創傷經驗有效的治療方式,有的時候也不是那麼刻板的「治療」,有的時候就是一些很純粹的體驗,生活的體驗、安全的體驗、生命的體驗、捍衛自己的體驗,這些有效的活動,對慢性疼痛同樣也很有機會有用喔!
你會好奇有哪些活動或治療可能會有幫助嗎?我非常推薦你閱讀這本書,這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因為要寫出這本不容易的書真的不容易,然而書裡的每個故事、每一段生命經驗,卻又和我們這麼的靠近,真的,很值得你不容易的慢慢閱讀!
你會好奇有哪些活動或治療可能會有幫助嗎?我非常推薦你閱讀這本書,這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因為要寫出這本不容易的書真的不容易,然而書裡的每個故事、每一段生命經驗,卻又和我們這麼的靠近,真的,很值得你不容易的慢慢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