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疼痛,活力再生
台北疼痛修復專科楊琢琪醫師|運動傷害|關節退化|免開刀治療|再生注射
網站頁籤
改善疼痛
疼痛心理會談|EMDR 專區
教學引導
生活體驗
麻醉與你
關於我
【軟骨下 PRP】直達根部的關節修復術
作者:楊琢琪醫師
近十年來,
高濃度血小板濃縮液
(
PRP
)蔚為風潮,儼然成為關節保養的新妙方。根據2020年的統合分析研究①,PRP 注射後 6-12 個月,膝蓋疼痛的改善確實勝過玻尿酸,整體功能的進步也是如此(不過疼痛改善還是比較顯著)。但是,
更新、更完整的關節修復方法已經出現了
,你跟上潮流的腳步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018-2020 的新研究透露了那些訊息吧!
閱讀更多 »
你還在用「梨狀肌症候群」這個名詞嗎?
作者:楊琢琪醫師
以往梨狀肌症候群被用以解釋一部分的坐骨神經痛,特別是當腰椎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的時候。這個名稱的邏輯是認為坐骨神經離開骨盆時從梨狀肌下方鑽出,因此當梨狀肌勞損或腫脹時,便有可能對坐骨神經產生壓迫或夾擠,進而形成坐骨神經痛。
不理想的命名 —— 梨狀肌症候群
然而,這個名稱並不精確,因為在坐骨神經離開骨盆的途徑上,有許多結構可能會影響到坐骨神經,除了
梨狀肌
以外,還有
孖肌
(gemellus muscles)、
閉孔內肌
、
股方肌
等,雖然症狀都很像,但在處理上,特別是要做精準注射治療時,卻是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因此,「梨狀肌症候群」這個名稱其實是不理想的,除非你真的能夠確定問題的來源真的是梨狀肌。
閱讀更多 »
坐骨神經痛一定是腰椎的問題嗎?
作者:楊琢琪醫師
倉哥(化名),60 多歲的男生,因為
坐骨神經痛
的症狀陸陸續續做了好幾個月的拉腰復健,但是卻不見改善,復健科醫師判斷他腰椎第五、薦椎第一節之間的狹窄壓迫神經造成症狀,因此讓他來疼痛門診評估適不適合做
腰椎神經根注射治療
。
閱讀更多 »
後天扁平足與脛後肌腱失能
作者:楊琢琪醫師 & 好時良身創辦人 Lala 老師
『奇怪?! 我本來沒有扁平足,為什麼最近這隻腳足弓越來越塌?』
『為什麼我這隻腳這麼難單腳踮腳尖?』
你有以下這些狀況嗎?
走路走比較遠時腳踝內側會開始疼痛
會痛的那隻腳很難單腳踮腳尖
會痛的那隻腳足弓變得比較塌陷
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
脛後肌腱失能
喔!
閱讀更多 »
發炎,到底是好是壞?
作者:楊琢琪
日前我在臉書發起兩個關於發言的小調查,結果很有意思,絕大多數的朋友認為「
發炎可以是修復的開端
」(74/79),而有超過 1/3 投票者認為「
消炎止痛藥可以幫助修復
」(28/71),乍看之下似乎有點衝突。這裡就以兩張圖和一篇文獻回顧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閱讀更多 »
有志難伸:五十肩
作者:楊琢琪醫師
肩膀好痛!睡覺特別難受!背後穿內衣都搆不著了!
哎呀!可能是
五十肩
找上門了呀!五十肩,又稱
冰凍肩
,是肩關節囊與周圍組織失去彈性造成的問題,它會造成關節角度受限,對生活影響甚鉅!
大部分的五十肩會自己慢慢復原,但是整個過程可能長達數月到數年,有
糖尿病
者恢復比較慢也比較不完全,最終可能仍會有些角度回不去!
閱讀更多 »
患寡且患不均:關節與脊椎退化的根源
作者:楊琢琪
患寡且患不均
大抵上肌骨關節退化相關的疾病困擾都可以用這六個字來說明:『患寡且患不均』。意思是說:
身體活動太少或不均勻,都容易造成退化
。
「身體活動太少會造成退化」這個大概比較不需要解釋,畢竟人的身體設計好是要動的。那「不均勻」呢?
閱讀更多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